专注服务国企的综合性管理咨询机构

【改革前沿】国家统计局党组: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浏览量:429 发布时间:2024-02-21

近日,2024年第3期《求是》杂志刊发国家统计局党组的署名文章《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文章表示,我国经济展现出抵御短期波动、赢得长远发展的韧性,经济表现从全球来看依然亮丽,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当前我国政府债务水平和通胀率较低,政策工具箱不断充实,财政、货币及其他政策仍有较大回旋余地,加力实施宏观政策是有条件有空间的。

下阶段,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发挥体制机制优势,用活用好政策工具箱,有效应对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推动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稳健前行。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这一年,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恢复进程中的诸多困难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国经济在爬坡过坎中走出了一条回升向好的复苏曲线,交出了一份成色好、分量足的成绩单。展望2024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不少,但有利条件和优势更多,综合起来看,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不断累积增多,中国经济向好发展有基础有条件。

一、我国经济展现出抵御短期波动、赢得长远发展的韧性

事非经过不知难。2023年,我国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开启新征程、在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谋求新发展,但经济发展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经济恢复进程波动曲折,向前走的每一步都不容易。从外部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格局复杂演变,地缘政治冲突频发,西方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紧缩外溢影响显现,外部压力明显加大;从内部看,周期性结构性问题叠加,有效需求不足,实体经济困难凸显。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领航掌舵,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稳定经济运行上下了大力气,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更是没有松劲,我国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仅“个头”越来越大,而且“筋骨”越来越强,展现出抵御短期波动、赢得长远发展的韧性。

从量的合理增长看,国民经济回升向好,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衡量一个经济体的发展水平,首先要看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四大宏观指标。2023年,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宏观组合政策发力显效,经济增速回升,就业形势改善,物价温和上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宏观经济“稳”的特征十分明显。从经济增长看,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2%,增速加快2.2个百分点。分季度看,四个季度GDP同比分别增长4.5%、6.3%、4.9%、5.2%,呈现前低、中高、后稳态势。从就业看,2023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2%,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比上年多增38万人。从物价看,2023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0.2%,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上涨0.7%,保持温和上涨态势。从国际收支看,在外需收缩、国际竞争加剧、对比基数较高的情况下,我国外贸促稳提质,货物进出口总额达41.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0.2%,年末外汇储备余额超过3.2万亿美元。

从质的有效提升看,转型升级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全国上下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不动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不断赢得优势,高质量发展之路走得更加坚定、更加有力。这一年,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重大科技创新捷报频传,新产业新优势加快布局和形成。2023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达2.64%,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8%,服务机器人、3D打印设备等高技术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有力支撑了工业稳定发展。这一年,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服务业和消费主引擎作用凸显,城镇化率稳步提高。2023年,服务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2%,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2.5%,提高43.1个百分点;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16%,提高0.94个百分点。这一年,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入,清洁能源项目加快建设,能源生产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2023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过半,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这一年,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短板领域逐步加强,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6.1%;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8%,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这一年,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粮食、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二、放在全球坐标中观察,我国经济表现依然亮丽

看似寻常最奇崛。观察经济形势要善于历史地看、比较地看。纵向看,2023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比2022年有明显改善,发用电量、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投资和消费规模等大多数指标绝对量都超过了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表明经济运行在整体好转。横向看,一些发达国家经济低迷、物价高企,一些发展中国家面临外债危机、社会动荡,而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社会大局稳定,表现依然亮丽。

我国经济增速保持领先,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2023年,我国5.2%的经济增速不仅高于全球3%左右的预计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也名列前茅。2023年美国经济比上年增长2.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欧元区、日本经济分别增长0.7%、2.0%,均明显低于我国。按照可比价计算,我国经济增量超6万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经济体量。IMF预计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超过30%,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源。人均发展水平稳步提高,稳居世界中高收入国家行列。202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9358元,比上年增长5.4%,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27万美元,连续3年保持在1.2万美元以上。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与全球通胀居高难下形成鲜明对比。2023年,我国CPI比上年上涨0.2%,涨幅比2022年有所回落。从主要原因看,2022年一些非经济、非常规因素导致食品和能源价格大幅上涨,2023年转为下降,对整体CPI影响较大。具体来看,2023年食品价格由上年上涨2.8%转为下降0.3%,影响CPI下降约0.06个百分点;能源价格由上年上涨11.2%转为下降2.6%,影响CPI下降约0.2个百分点。而核心CPI比上年上涨0.7%,其中服务价格上涨1.0%,保持总体稳定,这表明我国的价格下降并不是普遍的、全面性的,而是局部的、结构性的。反观国际上,通胀形势仍较严峻,IMF预计2023年全球通胀水平接近7%;美国、欧元区CPI分别比上年上涨4.1%、5.5%,在稳增长和控通胀之间艰难平衡。从近期情况看,随着春节假期临近,居民消费需求增加,外出就餐、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更加活跃,有望助推居民消费价格逐步企稳回升。

我国出口份额保持稳定,贸易大国地位依然稳固。2023年,全球经济复苏动能不足,贸易保护主义泛滥,全球经济碎片化、内顾化趋势日益明显,对我国外贸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根据世界贸易组织预计,2023年全球贸易量仅增长0.8%。总的来看,虽然遇到了一些挑战和压力,但我国出口规模在高基数上再创新高,保持了份额稳定,实现了质量提升,彰显了较强的韧性和综合竞争力。2023年,我国出口规模达23.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0.6%,横向比较好于主要外向型经济体。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有811种产品出口规模全球第一,预计出口的国际市场份额保持在14%左右的较高水平,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依然稳固。与此同时,民营企业作用增强,外贸新动能茁壮成长,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有效助力出口动能转换。2023年,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占全部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升至53.5%,跨境电商进出口额比上年增长15.6%。

三、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

风物长宜放眼量。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发展形势,既要看当前之“形”,也要察长远之“势”,既要算“眼前账”,更要算“长远账”。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仍然是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只要把握机遇、化危为机,有力有效应对这些风险挑战,就能够推动经济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我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制度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既能有效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是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有效激发了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续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展现出抵御风险、应对考验的强大韧性。随着国家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更好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和发展动能,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市场是最稀缺的资源。我国有14亿多人口,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消费结构快速升级,是最具潜力和优势的大市场。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广阔的国内市场都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有力保障。2023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规模达到50.3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分别达到47.1万亿元、13.0万亿元,是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11.4%,比上年提高25.3个百分点,国内大循环主体作用进一步增强。我国幅员辽阔,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客观存在,工业化城镇化尚未完成,追赶型经济增长具有很大潜力,人民群众迈向高品质生活的需求空间广阔。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入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稳步实施,将不断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和有效益的投资,持续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机遇和需求空间。

我国具有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和积淀,我国物质基础更为坚实,拥有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便利的软硬件基础设施网络,产业规模大、配套能力强,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品类优势和速度优势,能够快速响应各方面标准化、定制化需求,是当之无愧的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2023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达到33万亿元,占世界的比重稳定在30%左右,规模连续14年居世界首位。主要产品供给能力稳步提升,有效保障了国内外市场供应。2023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钢材、化学纤维产量分别达13.6亿吨、7127万吨,汽车产量达3011万辆,智能手机、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分别达11.4亿台、3.3亿台,均保持世界第一。近年来,我国在重大科技设施、水利工程、交通枢纽、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取得了一批世界领先的成果,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9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4.5万公里。

我国具有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近两年,我国人口总量略有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口红利消失了。当前我国劳动力总量比较充足,劳动力素质还在提高,人力资源与产业体系匹配度也在提高,人口红利依然存在,人才红利厚积薄发,能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202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超过8.6亿,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05年,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超过2.5亿,人才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研发人员总量均居全球首位,高素质人才队伍已经成为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支撑中国创造的中坚力量。截至2023年底,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401.5万件,同比增长22.4%,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我国有1.8亿户经营主体,约40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二,经营主体的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不断激发,一大批专注品质、追求卓越的企业家茁壮成长,将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还要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有力有效应对一系列困难挑战的斗争实践中,我国宏观调控经验更加丰富、机制更加完善、手段更加充足。当前我国政府债务水平和通胀率较低,政策工具箱不断充实,财政、货币及其他政策仍有较大回旋余地,加力实施宏观政策是有条件有空间的。同时也要看到,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回升向好还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下阶段,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发挥体制机制优势,用活用好政策工具箱,有效应对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推动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稳健前行。

内容来源:《求是》2024/03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65922733 | 6593132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好世界商业广场三层

京ICP备12018103号-3 | CopyRight 2006---2019 中美嘉伦国际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下”
微信号
jialun-consul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