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前沿】上海以“五力”为抓手 纵深推进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
2023年以来,上海市聚焦“提战力、夯能力、挖潜力、聚合力、激活力”,推动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走深走实,切实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担当作为提战力,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
全力支撑浦东引领区、“三大任务一大平台”等国家战略,加快功能性总部落地和重大项目投资。国际数据港、滴水湖金融湾等重大项目功能显现,组建上海临港数科基金、氢能基金等,产融结合支持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持续助力保障进博会,2023年国资分团达成意向采购订单110笔、金额27.06亿美元,连续6年保持全市首位,完成首单进博会进口业务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积极服务融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加快推动小洋山北作业区、浦东国际机场四期、东方枢纽上海东站等重大工程建设,打造世界级航运枢纽,推动数据集团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加快建设上海电子口岸。
创新驱动夯能力,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两端”发力,加快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出台《本市国资国企加快战略性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对战新产业发展投资管理、考核激励、人才引进等方面顶格支持。强化市属国有企业主体地位,通过内部培育、股权直投、产业基金投资等形式,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年新增投资超过500亿元,在EDA、智能算力、自动驾驶、车规级芯片、光刻胶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布局实施一批重大战新项目。新设智能算力、语料公司、长三角数链等8家战新平台,开辟发展新赛道。不断完善创新体系,明确国资收益80%用于支持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2023年监管企业科技经费支出879亿元,其中制造业企业支出强度为4.45%。制定国产汽车芯片替代“一芯一案”,开展汽车芯片“揭榜挂帅”专项攻坚行动。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出台数字化转型意见,打造一批全球数字化“灯塔工厂”和国家级智能工厂,市属规上制造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75.68%,加快工业互联网、城市算力、区块链等重点领域场景开放,加快推动企业发展绿色制造、布局清洁能源、推进绿色建筑运营、推广绿色交通。
盘活存量挖潜力,释放可持续发展空间
立足特大型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会同市住建委、市规划资源局、市税务局制定出台《上海国资国企支持参与本市城市更新的实施意见》,打通不动产产权归集路径,降低归集成本,支持国资国企通过自主更新、联合更新、委托更新等多种方式参与城市更新,着力塑造外滩城市更新示范项目和新时代地标建筑、高端航空服务专业园区—航空智谷等一批标杆项目。制定市属国企积极打造“智造空间”三年行动方案,聚焦“工程建设标准制定、存量产业用地盘活、园区运营提质增效、金融服务专项支持”四类任务,持续强化规划引领、加强投资引导、注重路径优化、用好金融工具、支持正向激励。上海国盛发起设立规模100亿的上海国有存量资产盘活投资母基金,上海城投集团成功发行国泰君安城投宽庭保租房REITs项目,募集基金总额30.5亿元,是市场规模最大、长三角首单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项目。与市规划资源局建立减量一批、收储一批、保留一批、更新一批“四个一批”工作机制,建立涵盖地块登记、现状、规划、运营状况等信息的市属国企存量土地资源数据库,构建形成市区企多方共赢、多方共商、多方共推的存量土地高效盘活利用新格局,2023年共完成21组区企签约,涉及地块122幅、总面积3937亩。
整合资源聚合力,赋能国企改革发展
深化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围绕要素市场和人才队伍建设,组建上海交易集团、东方菁汇集团。实施上海国投公司与上海科创集团战略性重组,聚焦“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打造创新策源和产业孵化的投资平台。出台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和国资基金联动改革方案,明确国际集团、国盛集团、国投公司分别专司“金融控股+市值管理”“存量运营+产业直投”“基金管理+创新孵化”,搭建定位清晰、错位发展、高效运转的投资运营公司和国资基金体系。组建总规模1000亿元的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研究组建专项并购基金。深化央地协同发展,协调央企参与上海集成电路基金一期份额转让和二期出资,推动中国人寿、华融等央企出资约132亿元,承接部分上海集成电路基金S份额转让,与中国船舶合作推进在沪船海产业发展,组建央企邮轮平台,与中国石油合作在临港新片区投运加氢站,中国电气装备在沪设立供应链、能源科技等5家企业,中国化学工程上海总部、装备科技集团、工程科技集团在沪揭牌,国药集团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完成土地摘牌,mRNA疫苗产业化基地项目完成施工。
优化监管激活力,提升国资监管效能
深化分类监管,完善支持战新产业、数字化转型、国资基金管理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对承担不同功能使命任务的企业,“一企一策”试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长周期里程碑考核、新赛道分类考核等,从国资收益、考核激励、人才引进、投资管理等各方面支持国企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精准激发企业活力动力。强化穿透监管,实现国资监管由一级企业集团向重点子企业延伸,重点子企业监测范围由市场竞争类向金融服务类和功能保障类拓展,形成全系统436家重点企业目录,境外国资专项整治覆盖1462家境外企业机构215个项目。优化数智化监管,运用大数据等智能化技术手段构建全面风险预警体系,针对主业、资金、投资等八个重点风险领域,设定120个预警指标和模型,构建风险监测闭环。强化系统集成,进一步整合国资监管产权、采购、资产交易等子系统,着力打造重点清晰、数据联动、灵活应用的集中统一的上海国资监管系统。
来源:上海市国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