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前沿】怎样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
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是企业有效管理员工绩效的关键。以下是详细的步骤和要点:
一、明确企业战略目标和部门目标
1.理解企业战略
绩效考核指标的源头是企业战略。企业高层需要清晰地传达企业的长期愿景、使命和战略规划。例如,一家国有制造企业的战略目标可能是在未来五年内成为行业内智能制造的领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优化生产流程来提高市场份额和产品质量。
对战略目标进行分解。将企业的战略目标按照时间、业务领域、产品线等维度进行细分。比如,上述制造企业可以将战略目标分解为每年的生产效率提升目标、新产品研发数量目标、不同产品线的市场占有率目标等。
2.确定部门目标
各部门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制定自身的部门目标。例如,研发部门的目标可能是每年推出一定数量的新产品,或者完成特定关键技术的攻关;生产部门的目标则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次品率等。部门目标要与企业战略紧密结合,是实现企业战略的关键环节。
二、进行工作分析
1.梳理岗位信息
详细分析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职责范围、工作流程和工作环境。对于人力资源岗位,工作内容可能包括招聘、培训、员工关系管理等。可以通过观察岗位工作、与岗位员工访谈、分析工作文档等方式来收集信息。
明确岗位之间的关系。了解每个岗位在部门内部和跨部门工作中的协作关系。例如,在一个项目型的国有企业中,项目成员包括项目经理、技术人员、市场人员等,他们之间需要密切协作,岗位之间的输入输出关系要明确,以便确定相关的绩效指标。
2.确定岗位关键成果领域(KRA)
根据工作分析,找出每个岗位对部门和企业目标有重大贡献的关键成果领域。对于销售岗位,关键成果领域可能是销售额、客户开发与维护、市场信息收集等;对于财务岗位,关键成果领域包括财务报表准确性、资金管理效率、成本控制等。这些关键成果领域是制定绩效考核指标的基础。
三、选择合适的绩效考核指标类型
1.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是衡量企业和员工绩效的重要依据。常见的财务指标包括营业收入、利润、成本控制、资产回报率等。对于国有企业的经营部门,营业收入和利润指标能够直接反映部门的经营业绩。例如,设定销售部门的绩效考核指标为年度销售额达到 X 万元,利润率不低于 Y%。
财务指标要根据岗位特点进行选择。对于非经营类岗位,如行政岗位,可以考虑费用控制指标,如办公用品采购费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2.非财务指标
客户满意度是重要的非财务指标。通过客户调查、投诉率等方式来衡量。例如,客户服务岗位的绩效考核可以包括客户满意度达到 Z%,客户投诉处理及时率不低于 A%。
内部流程指标也很关键。对于生产岗位,可以设定生产周期缩短率、工艺改进次数等指标。对于知识型岗位,如研发岗位,知识共享程度、专利申请数量等可以作为绩效考核指标。
员工发展指标关注员工的学习和成长。例如,员工参加培训的次数、获得专业资格证书的数量等可以作为人力资源岗位或其他岗位员工发展方面的绩效考核指标。
四、确保指标的 SMART 原则
1.具体(Specific)
绩效考核指标要具体明确,避免模糊性。例如,“提高工作质量” 这样的指标太笼统,而 “将产品次品率降低至 2% 以内” 就是一个具体的指标。指标应该清晰地告诉员工需要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标准。
2.可衡量(Measurable)
指标应该是可以量化或者能够通过明确的标准进行评价的。对于定量指标,如销售额、生产数量等很容易衡量。对于定性指标,如工作态度,可以通过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来衡量。例如,将工作态度分为五个等级,从 “非常积极主动” 到 “很不积极主动”,并对每个等级进行详细的行为描述,以便评估。
3.可达成(Attainable)
指标的设定要考虑员工的实际能力和工作条件,确保是员工通过努力可以达成的。如果指标过高,员工会感到压力过大且无法完成,从而失去动力;如果指标过低,则无法有效激励员工。例如,对于一个新成立的销售团队,在市场开拓初期,不能设定过高的销售额指标,而应该根据市场潜力和团队的成长阶段来合理设定。
4.相关(Relevant)
绩效考核指标要与企业战略、部门目标和岗位工作内容相关。比如,企业的战略是注重环保生产,那么生产岗位的绩效考核指标就应该包括环保指标,如单位产品能耗降低、废弃物减排等,这样才能确保员工的工作方向与企业战略一致。
5.有时限(Time - bound)
指标应该有明确的时间限制。例如,“在本季度末完成新产品的市场调研”,明确了时间范围,便于员工合理安排工作进度,也方便企业对绩效进行及时评估。
五、指标权重分配与动态调整
1.权重分配
根据指标的重要性和对企业战略的贡献程度,对不同的绩效考核指标分配权重。例如,对于销售岗位,销售额指标可能占 60% 的权重,客户满意度占 30%,新客户开发占 10%。权重分配要合理,能够突出关键绩效指标的重要性。
2.动态调整
绩效考核指标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战略调整、市场环境变化、技术创新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指标需要调整。例如,当企业进入一个新的市场领域时,可能需要对销售岗位的绩效考核指标进行调整,增加新市场开发相关的指标权重,或者新增一些适应新市场特点的指标,如对新市场客户需求的了解程度等。定期对绩效考核指标进行回顾和调整,以确保其始终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