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伦原创】国有企业打通外部董事与及经营班子成员的双向交流通道
在过去三年多的国企董事会建设工作中,通过外部董事占多数要求、通过专门委员会成立、通过董事会支撑保障体系建设,也通过董事会工作规则制度完备,在董事会制度规范的硬件投资上,很多国企已经登上了新台阶,董事会这个舞台已经很不错了。同时,通过定期、系统、深入的董事履职能力提升培训,越来越多的董事们也对如何规范、有效施展才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知。如何打造更加多元、积极的董事队伍,优化强化“动力机制”,成为上上下下都在思考和实践的重要问题。这其中的一条解决方案是,建立企业外部董事和经营班子成员等现职岗位的双向交流机制。
一、明确外部董事职位序列的设计
(一)层级划分:
将外部董事职位序列分为初级外部董事、中级外部董事和高级外部董事三个层级。每个层级对应不同的职责要求、能力标准和经验水平。
例如,初级外部董事主要参与子企业的日常监督和提供基本的专业建议;中级外部董事在监督的同时,能够为企业战略规划提供有价值的意见;高级外部董事则在企业重大决策中发挥关键作用,具备深厚的行业洞察力和丰富的管理经验。
(二)职责界定:
明确各层级外部董事的具体职责。初级外部董事负责对企业财务报表、重大决策的合规性进行审查;中级外部董事参与企业战略研讨,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估;高级外部董事主导企业治理结构的优化,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例如,在一家国有制造业企业中,初级外部董事重点关注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和质量监督;中级外部董事协助制定企业的市场拓展策略;高级外部董事则引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方向。
二、确定管理序列与外部董事序列的转换条件
(一)从管理序列转换到外部董事序列:
能力要求: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如财务管理、法律、市场营销等领域的专业能力;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包括团队领导、项目管理、战略规划等方面的经验;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企业内部各层级人员有效沟通。
业绩表现:在管理岗位上取得显著的业绩,如带领团队完成重大项目、实现业务增长、提升企业效益等。例如,一位国有金融企业的部门经理,在过去三年内成功带领团队推出了多个创新金融产品,市场份额显著提升,这样的业绩表现可以作为转换为外部董事的重要条件之一。
培训与认证:参加相关的外部董事培训课程,并获得相应的认证。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公司治理、财务审计、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培训和认证,确保管理人员具备担任外部董事的专业素养。
(二)从外部董事序列转换到管理序列:
知识与经验互补:外部董事在担任董事期间,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知识、企业治理经验和战略眼光,这些优势可以为其转换到管理序列提供有力支持。例如,一位在多个行业担任过外部董事的专业人士,对不同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有深入了解,具备跨领域的思维能力,适合转换到企业的战略规划部门或业务拓展部门担任领导职务。
领导能力与执行力:在外部董事岗位上展现出一定的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能够有效地推动企业发展。同时,具备较强的执行力,能够将战略决策转化为实际行动。例如,在企业面临重大决策时,外部董事能够发挥领导作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并推动决策的执行。
适应企业文化:外部董事在转换到管理序列之前,需要充分了解企业的文化价值观和管理风格,确保能够快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可以通过参与企业的内部培训、与员工交流等方式,加深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三、建立转换通道的保障机制
(一)评估机制:
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申请转换的人员进行全面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专业能力、业绩表现、领导能力、适应能力等多个方面。可以采用 360 度评估、面试、案例分析等多种评估方法,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
例如,在对一位申请从管理序列转换到外部董事序列的人员进行评估时,可以邀请企业内部的高管、外部专家、员工代表等进行 360 度评估,从不同角度了解其能力和素质。同时,通过面试和案例分析,考察其对公司治理、战略规划等方面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二)培训与发展机制:
为转换通道中的人员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对于从管理序列转换到外部董事序列的人员,提供公司治理、财务审计、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对于从外部董事序列转换到管理序列的人员,提供团队管理、项目管理、业务拓展等方面的培训。
例如,组织外部董事培训课程,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高管进行授课,分享公司治理的最佳实践和经验教训。同时,为转换到管理序列的人员安排领导力发展项目,通过导师指导、行动学习等方式,提升其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沟通与反馈机制:
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转换通道中人员的需求和意见。企业管理层可以定期与转换人员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在新岗位上的工作情况和遇到的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建立反馈机制,让转换人员能够对转换通道的运行情况提出建议和意见,不断优化转换通道的设计和管理。例如,设立专门的反馈邮箱或在线平台,鼓励转换人员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为企业改进人才管理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