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前沿】国有企业 “十五五” 规划思路探讨
“十四五” 时期,国有企业在改革发展进程中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在服务国家战略、保障国计民生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谋划 “十五五” 规划对于国有企业持续做强做优做大、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意义重大。
一、明确战略定位与目标
国有企业应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精准确定 “十五五” 期间的战略定位。在战略安全领域,进一步加大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重要资源保障等方面的投入,提升应对经济安全风险的预警、防控能力,确保国家关键领域的安全可控。例如,在芯片制造、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以及能源、粮食等重要资源领域,国有企业要主动担当,通过自主创新和资源整合,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与资源垄断。
在产业引领方面,要成为战略性前瞻性新兴领域的开拓者和引领者。加大在量子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布局,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竞争中的地位。
对于国计民生领域,国有企业要坚守基础性、保障性功能。在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持续发力,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降低社会运行成本;在医疗、教育、住房等民生保障领域,发挥资源优势,提供优质、公平的公共服务产品,助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痛点难点问题。
在公共服务方面,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应急管理等战略部署。加大对生态环保产业的投入,参与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等项目;加强在防灾减灾救灾、公共应急物资保障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建立高效的应急响应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优化产业布局与结构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传统产业仍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国有企业在 “十五五” 期间要加快传统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在制造业领域,积极引入先进制造技术,如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装备等,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与管理。例如,钢铁、化工等行业,通过技术改造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力度,聚焦重点领域,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国有企业要在电池技术研发、智能网联系统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强 5G 通信、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
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协同
国有企业要发挥产业龙头作用,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能力。通过构建产业联盟、开展战略合作等方式,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沟通协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关键零部件、原材料等领域,建立稳定的供应渠道,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例如,在半导体产业链中,国有企业要联合上下游企业,共同攻克芯片设计、制造、封装等关键技术难题,减少对国外技术和产品的依赖。
三、强化创新驱动发展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将科技创新作为 “十五五” 规划的核心任务,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除企业自身投入外,积极争取国家科研项目资金支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鼓励国有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整合各方创新资源,提高科技创新效率。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聚焦制约我国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 “卡脖子” 问题,集中力量开展攻关。在高端芯片、操作系统、航空发动机、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组织优势力量协同创新,争取在 “十五五” 期间取得重大突破。例如,在航空发动机研发方面,国有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我国航空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完善创新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创新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设立科技创新奖励基金,对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团队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同时,营造宽松包容的创新环境,鼓励试错容错,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明确各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提高公司治理效能。加强董事会建设,优化董事会组成结构,提高外部董事比例,充分发挥董事会的决策作用;完善监事会监督机制,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督检查,确保企业依法合规运营;健全经理层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和差异化薪酬分配机制,激发经理层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各类优质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通过股权转让、增资扩股、资产重组等方式,实现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促进不同所有制资本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探索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充分发挥民营资本的创新活力和市场敏锐性,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优化国有资本监管
按照以管资本为主的要求,创新国有资本监管方式和手段。加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建设,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和运营效益;建立健全国有资本动态监测和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国有资本运营风险的防控;推进国有资本监管信息化建设,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国有资本监管的实时化、精准化。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吸引高端人才
制定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吸引政策,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加入国有企业。在薪酬待遇、科研条件、职业发展空间等方面提供优厚条件,吸引在科技创新、经营管理等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技能的高端人才。例如,对于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顶尖人才,可采取 “一事一议” 的方式,给予特殊的薪酬待遇和科研支持。
培养专业人才
加强企业内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通过开展各类培训、进修、轮岗等活动,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针对不同岗位和业务需求,制定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以及适应国际化发展需求的国际化人才。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除薪酬激励外,还可通过股权激励、项目跟投、荣誉表彰等方式,对优秀人才给予激励。同时,为人才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建立公平公正的晋升机制,让有能力、有业绩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国有企业 “十五五” 规划的制定,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以创新的思维、务实的举措,推动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